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
文旅资源
非遗传承
所在位置:  首页 >>  非遗传承
非遗传承—苏桥飞叉会
发布时间:2020/4/24
       苏桥镇位于文安县城北20公里处,座落在大清河畔的千里堤上,为河北省沿大清河重镇之一。汉朝建镇,原名是八姓庄,后因宋代文学家苏徇曾在文安任主薄,故改名为苏桥。

      苏桥花叉会创办于同治年间,花叉是古代兵器之一,也用来古代宫庭中的娱乐,仪仗工具。后汉三国时期,即有一些武士习练耍叉,列队表演叉技,后来渐渐传入民间,成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杂技形式之一。清末民初苏桥镇靳文斌承上启下,将通背、太极、花叉三技融为一体,创办苏桥飞叉会,除在地面表演,还能只在方凳上用双腿表演,不但能表演单叉,还能表演双叉,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。1951年,中国民间曲艺慰问演出团将赴朝慰问志愿军,团长常宝堃(艺名小磨菇)亲自到苏桥找到靳月庭,邀他赴朝演出。到丹东后,因得严重痢疾滞留丹东未能成行。回来后传本镇弟子狄希彭、赵景田等14人及霸县王树芳、王克艺、范景全、高寅等弟子。

       苏桥飞叉会成员全部都是农民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,农民在农闲季节从事商业贸易和劳动力输出已成为普遍现象,经济问题成为困扰苏桥飞叉会的头等大事。没有经济收入,就没有人愿意学,加之现在都是独生子女,表演上存在一定的危险性,父母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学习,使传承严重受阻,导致苏桥飞叉会失去市场,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冷落。

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官方网站
Copyright 2019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24522号-1